常見問題
本標準自 實施之日起,同時代替原輕工業部發布的輕工專業標準ZB/TY 22004-1986《玻璃杯檢測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盛裝飲料用的玻璃杯。
1 物理化學性能測定
1.1 耐熱急變性能測定
試樣在1℃-5℃的冷水中放置5min取出后立即用沸水沖試。
1.2 耐水性能測定
1.2.1 樣品制備
取待測樣杯數只,用水洗凈,用蒸餾水沖洗三次后烘干。將樣杯破碎后選出厚度大于1.5m m的單色碎片30g-50g放入研缽中破碎研磨,用孔徑0.5m m和0.3mm的標準篩篩選出大于0.3m m、小于0.5mm的顆粒。
將篩選出的顆粒約10g平鋪在潔凈的紙上,用磁鐵在上面反復移動吸去鐵屑,直至磁鐵上不再出現鐵屑為止。
將樣品放在瓷皿中,用無水乙醇洗6次,然后,在1100C-120℃烘箱中烘干,置于干燥器中冷卻備用。
1.2.2 測定步驟
準確稱取處理好的樣品三份,每份重2.00 g ,分別放入經過預處理的50ml,容最瓶內,用蒸餾水沖洗瓶壁上的樣品于瓶底,再加入蒸餾水至刻度線。另取一只經過預處理的50 mL容量瓶,加入蒸餾水至刻度線,作空白試驗。將上述四個容量瓶浸入(98±1)℃的熱水浴中至瓶頸一半,5 min內恢復到(98±1)℃.然后蓋上瓶塞,保溫1h后,取出容量瓶,打開瓶塞,浸入冷水浴中至瓶頸的一半,冷卻至室溫后,用蒸餾水調節至刻度線,再蓋上瓶塞。搖勻后靜置5 min,使樣品顆粒下沉,得到上層清液。
用移液管分別從三個容量瓶中吸取25m L上層清液至三個三角燒瓶內,各加入2滴0.25%甲基紅溶液,用0.01N 鹽酸標準溶液滴定至微紅色,分別記下耗用0.01N 鹽酸標準溶液的毫升數,取其平均值為V。以同樣方法做空白試驗時,耗用0.01N鹽酸標準溶液的毫升數V1:
計算:
Na2O (mg/g) =[(V一V1)xNHCLx0 .03 1x 1 000]/2x(25/50)
=0 .031x(V一V1)x NHCLx 1 000
式中:
V——試 樣滴定時消耗。.01N 鹽酸標準溶液的毫升數:
V1——空 白滴定時消耗0.01N鹽酸標準溶液的毫升數:
NHC——鹽酸標準溶液的當量濃度;
0.03 1——Na2O的毫克當量。
注1:若用瓷研缽破碎,則不必吸鐵。
注 2: 具 有一級耐水性能的容童瓶和三角燒瓶在使用前須進行預處理,即選擇刻度線在瓶頸一半以下的玻璃容量瓶若干只 。 反復用蒸餾水煮沸多次,然后對每只容量瓶測定3次空白試驗值,選出其中耐水性能穩定的容量瓶作專用。
注3. 測試時使用去離子水或兩次蒸餾水。
注4: 容量瓶不得與熱水槽直接接觸,可擱在有孔的架子上。
注5: 標準篩網用不銹鋼材料孔徑為0.3mm和0.5mm,亦可用0.28 mm和0.45mm.
1.3 應力測定
首先校正應力儀,使檢偏鏡干涉色呈紫紅色為零點。然后將試樣放入視場中,旋轉試樣,通過檢偏鏡在屏中心方向觀察杯底,直到在視場中看到亮度很亮的干涉色圖象為止。根據觀察到的干涉色,查出光程差。
2 規格尺寸和容量測定
2.1 玻璃杯杯身高度用游標卡尺測量,測量部位以杯口到杯底的垂直距離為準。
2.2 杯口外徑用游標卡尺測量。測量部位以杯口平面平均直徑為準.
2.3 杯底外徑用游標卡尺測量,測量部位以杯底平面平均直徑為準.
2.4 杯口厚度用厚薄卡尺測量口沿以下10 mm處.
2.5 杯底厚度用游標p尺測量,將游標卡尺的深度尺垂直伸入杯子內側至底部中心。記下讀數,再用游標卡尺測量杯身高度記下讀數,兩讀數之差減去底部凹處高度即為杯底厚度。
2.6 杯身高低偏斜用900角尺測量。將被測樣杯置于水平面上,將角尺的一邊垂直該平面,并與樣杯中心軸在同一平面上,旋轉樣杯,同時用一直尺量取杯口至角另一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兩值之差即為杯身高低偏斜(圖3)。
2.7 容量測定
用量筒量取大于被測樣杯容量的室溫的水若干毫升,記下讀數,然后將水倒滿樣杯,記下量筒內剩下的水的讀數,兩讀數之差即為該杯的容量。
2.8 杯口滴頭的測定
將游標卡尺的深度尺頂點與被測杯子平行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移動游標卡尺,使其頂端卡住杯口的頭的最高處,測得一個讀數A,然后在距離滴頭兩邊10 mm的杯口邊緣處重復以上操作,各測得一個讀數,取其中較低的一個讀數為B, A與B兩個讀數之差即為滴頭的高度。
3 外觀質里檢驗
被測樣品距40W熒光燈不小于500m m,平視目測為準。如疵病大小難以確定時,可利用放大鏡來檢測氣泡、雜粒、條紋等疵病(圖5)。若仍無法確定,可封存實樣比較。
- 上一個:中空玻璃原材料的選擇原則有哪些?
- 下一個: 我國日用玻璃器皿是如何發展起來的?